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胎心监测范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胎心监测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71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063-02

胎心监测主要是对胎盘功能和胎儿氧储备能力的监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中[1]。而脐动脉血流检测是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应用的新型检测方法,是运用多普勒超声技术,从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了解胎儿循环系统的情况[2]。一般情况下,对于足月妊娠孕妇,多数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2.5,而当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3.0,则被认为是异常情况,需要及早发现,及时给予相应处理[3]。本研究应用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研究其在预测胎儿窘迫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0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足月妊娠孕妇690例,产前均进行胎心监测、脐动脉血流检测等,根据其结果将其分为联合组[脐动脉血流S/D值≥2.5,并且无刺激胎心监护(NST)无反应,60例]、脐血流组(单纯进行脐动脉血流检测,并且S/D值≥2.5,280例),以及胎心监测组(单纯进行胎心监测,并且NST无反应,350例)。60例联合组中,孕妇年龄20~41岁,孕龄37~42周;280例脐血流组中,孕妇年龄21~42岁,孕龄37~43周;350例胎心监测组中,孕妇年龄21~41岁,孕龄37~42周。三组患者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脐血流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GE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超声频率设置为3.5 MHz,孕妇采取平卧位,探头置于孕妇腹部,探寻脐动脉,当探及典型脐动脉血流音及波形时,将波形冻结分析,计算10个波形的S/D值的平均值。

1.2.2 胎心监测方法 采用飞利浦胎心监测仪,孕妇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于腹部胎心音最清晰区域,描记胎心率,记录至少20 min,若期间没有胎动,可将监护时间再延长20 min。

1.3 胎心监测NST和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

1.3.1 胎心监测NST的诊断标准[4] 反应型NST:胎心率110~160次/min,20 min胎动≥3次,伴有胎动后心率加速≥15次/min,并且持续时间>15 s,该型为正常;无反应型NST:胎动后胎心率基线无加速或加速

1.3.2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5] ①胎心率基线>160次/min,或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胎心监测组及脐血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胎心监测组与脐血流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各组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胎心监测组及脐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脐血流组与胎心监测组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脐血流S/D值异常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一般情况下,S/D值≥3.0认为是异常情况,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极少>3.0[6]。。所以,本研究将脐动脉血流S/D值≥2.5者定为研究对象,联合胎心监测,对胎儿窘迫情况进行预测,探寻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正常妊娠过程中,随着孕龄的增加,胎盘循环阻力逐渐减少,血流量也相应增加,所以,脐血流检测异常可能与胎儿循环血管的管径、胎儿血液黏稠度有关[8]。脐动脉血流检测是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判断胎儿循环系统的情况,反映胎儿宫内供血、供氧情况,该检测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脐动脉血流S/D值的高低能够间接反应胎儿宫内缺氧、缺血程度,当脐血管阻力升高,胎盘循环阻力增大,胎儿就会出现供血不足,胎儿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并且脐血流S/D值越高,胎儿的危险程度越高。但是同时脐血流也容易受到孕妇个体差异、胎儿脐动脉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9]。胎心监测通过对胎心变化的连续性监测,通过观察和比较无宫缩状态下胎动与胎心率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与胎心基线的变异情况,了解胎盘功能,以及胎盘的氧储备能力,通过胎心率的变化,及时了解胎儿缺氧情况,但是单纯胎心监测方法容易受到胎儿睡眠周期、母体的,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从而影响诊断的正确率[10]。两者联用不仅可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还能够弥补彼此的不足,为早期预测胎儿窘迫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脐动脉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测都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率高等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明显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orbelak T,Ropacka LM,Breborowicz G. Doppler blood flow velocimetry in the umbilical artery in uncomplicated pregnancy [J]. Ginekol Pol,2012,83(1):38-45.

[2] 宋兰芬,党彩玲,王永红.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检测对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17(3):78-79.

[3] Bahlmann F,Fittschen M,Reinhard I,et al. Reference values for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uterine artery in normal pregnancies from 18 weeks to 42 weeks of gestation calculated by automatic Doppler waveform analysis [J]. Ultraschall Med,2012,33(3):258-264.

[4] 杜少韵,陈瑛婷,刘俐.胎心电子监测分析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30(8):65-67.

[5] 周抒,叶红.活跃期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1,4(2):221-222.

[6] 吴艳,丛林,张斌.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J].安徽医药,2008,12(10):923-924.

[7] Bahlmann F,Fittschen M,Reinhard I,et al. Blood flow velocity waveforms of the umbilical artery in a normal population:reference values from 18 weeks to 42 weeks of gestation [J]. Ultraschall Med,2012,13(2):1128-1132.

[8] 吴淑玲,彭小莲,蔡名利.胎心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47-48.

[9] 李霞,董应梅,唐莉.探讨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1,32(18):3656-3657.

胎心监测范文2

转变观念 激发爱心

面对一些教师存在的消极心态,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端正其职业观念。首先,要明确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责任,不能将之等同于一般的社会职业,要明确认识到每个教师掌握着许多孩子未来的命运,决定着许多家庭将来的幸福,甚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可组织教师品读、观看净化心灵的师德建设书籍、音像,组织教师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英雄教师”周福如等本地、本校师德标兵事迹……让教师感受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等崇高的教师职业观,感受到他们工作的美丽,忙碌的愉快,为师的幸福。

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教师转换角色心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校教学与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这都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现今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更多的快乐!应以此告诫教师不要怨天尤人,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有自主转换角色的心态,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除了钻研专业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多地涉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树立起积极的、成熟的人生观,形成先进、有效的育人理念,这样才能更从容地应对工作,更好地教书育人。

目标引领 成果激励

针对存在问题,学校要研究制订师训培养计划,以目标引领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可推出“市、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学校骨干教师选拔方案”等具体的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措施,按计划对教师分层培养,通过三种途径将计划落到实处:

结对引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骨干教师。。

目标加压。为促进教师尽快成才,人人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列人年度考核。为保证其实效,学校成立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并制定培训目标,研究具体问题和应对策略,建立个人业务档案。对于骨干教师,要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开展示范课评比、课堂改进计划实施和获奖情况汇报等各项活动,使教师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形成积极的进取意识。

搭建舞台。学校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进修,不断充实和超越自我,自觉进行终身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教学比赛,参加研讨、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艺的舞台;同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和经费支持;尽量争取名额安排教师参加本学科学术研讨,了解教改前沿信息,以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综合素养。

疏导教育 调适心理

教师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在解决教师的心态问题过程中,学校应该首先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一要竭尽所能帮他们解决切实的问题,努力解决其后顾之忧;二要通过心理健康训练和心理咨询治疗等途径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与活动。邀请心理专家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报告等,切实提升教师心理素质,使其学会自我舒缓心理压力。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教师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鼓励老师积极参与,提高其语言交往能力。组织参加体育锻炼,放松教师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如开展迎新年联欢活动、教工趣味运动会、友好单位联谊活动等,让教师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这样不但加强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单位人员的相互沟通,增强了凝聚力,还能让教师在活动中忘却烦恼、愉悦身心、展示才华、寻找自信。

激发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今,教师的生存需要已基本得到满足,而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则日趋强烈。。所以,除了积极争取物质条件的改善,学校更要着力满足教师的情感、精神需求。

。疲劳工作给教师带来的是倦怠感,我们首先要把教师休息的时间还给教师,平时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双休日不加班加点。其次,提供锻炼身体的设备与时间。如安排教师集体操、设置教工活动室,定期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体检等。

。学校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教师的情感状态,作为校领导要摈弃居高临下、以权压人的管理方式,以服务者角色耐心听教师倾诉,细心为教师解开心结,及时帮教师调整情感状态。要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优化教师情感的活动,如开展“教师家庭联欢会”、“集体生日联谊会”等,让教师切身感觉到学校管理者是真心实意的服务者。

。。。要把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每个教师发展的具体计划有机结合,在学校物质文化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不断为教师发展尽力、尽职、尽责,在组织、培训、措施、指导思想上全面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落实。这是帮助教师实现个人素质发展的保证,也是学校管理者应有的专业素质。

分层评价 激励进取

胎心监测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质量监督;信息化;浙江

检测工作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质量监督队伍的不断壮大,过去凭借经验推进质量监督工作的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在实体质量监督工作中“让数据说话”的信息化检测手段更加让人信服。然而,目前浙江省质量检测行业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存在检测单位数量少而检测任务量大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和机制,存在部分检测单位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意识不足、条件不具备或研究开发深度有限,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利检测机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行业管理或检测过程的少之又少,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的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集成行业管理和检测行为为一体的研发和应用更是空白。浙江省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中,部分引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内部流程管理进行了提升,但仅停留在简单管理运用层面;部分由于意识尚未转变或能力不足,极少探索检测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为此开发了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检测效率、规范检测行为,推动浙江省水利质量检测行业发展。

一、总体目标

本系统总体目标是开发出一套适用性强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为浙江省所有检测机构提供数据接入、业务流转的线上业务操作平台;同时为省、市、县三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实时全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相关数据,动态监管全省水利工程的检测数据平台;为建设单位提供项目相关的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和报告,为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项目相关检测在线委托和样品管理的平台。具体业务需求和流程见图1。

二、研发内容

该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库、试验检测、数据应用三个方面核心模块功能。。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检测机构企业基本信息库。。②建立检测机构计量认证信息库。实现对检测机构通过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查询功能。③建立检测机构仪器设备信息库。包括检测机构仪器、管理信息、检定信息、使用信息等。④建立检测管理人员、检测人员信息库。包括检测人员基本信息、持证信息、培训信息等。⑤建立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员人员信息库。包括全省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员人员信息、见证员人员信息、相关培训信息等。⑥建立外省检测单位分支机构信息库。包括外省检测机构分支机构信息、母体检测机构信息、分支机构本省计量认证信息等。⑦建立省内工地试验室信息库。包括工地试验室母体检测机构信息、人员信息、授权信息等。⑧各信息库互联互通以及应用。

2.试验检测模块该模块是系统平台的核心模块,搭设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相互联通的互联网工作平台,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及监管信息的提取、采集、传输。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功能,对岩土、混凝土、金属结构、机械电气、量测等类别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的在线生成、监管和共享。对全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形成统一格式,实现全省工程检测报告标准化、检测行为智能化,提高检测监管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具体内容如下:①实现各检测单位网上委托、收样、检测报告生成的全过程管理。在线填写工程检测委托内容、检测试件收样管理信息、检测报告跟踪管理信息等,实现全过程进程可视化管理。②部分检测试件实现唯一识别检测过程。检测试件与唯一性标识相绑定,在取样、制样、送样、收样、试验过程、试验结束等检测流程中实现试件可溯源性管理。③室内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功能。检测记录表自动读取对应试验室仪器设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记录表内含的数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修约和结果判断,同时自动评判检测结果。④室内检测(非力学性能检测)实现手动填写原始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功能。记录表模板依据最新的水利检测规范标准统一设置数据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修约和结果判断,用户只需输入最基本的检测数据,即自动计算生成并评判检测结果。⑤室外检测(现场检测)实现现场委托、信息定位功能,并与相应检测报告相关联,信息包括室外检测相关部位、检测内容、委托方信息、见证信息等。⑥检测报告格式和文本样式实现全省统一。统一全省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格式、各类试验报告格式及文本样式。⑦实现检测报告的真伪性识别功能。在线查询检测报告编号及防伪标识。。⑨检测数据需要和现有的水利建设工程信息数据平台整合。

3.数据应用模块数据应用模块是体现智慧检测的核心要素。该模块将检测单位、水利工程、检测项目、检测指标等信息按不同维度在系统平台中进行统计分析展示,以掌握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情况,为质量控制趋势提供参考分析。同时,利用每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检测数据、检测报告,跟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具体内容如下:①根据不同权限实现各检测单位试验数据的显示和归类。②根据不同权限实现对各项检测指标的查询、统计和分析。③根据不同权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可按项目、属地、工程类别等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④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项目、检测机构等进行预警。⑤根据不同权限实现不合格检测报告的统计分析。

三、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关键技术①提炼检测项目指标。根据法律法规、检测管理办法等,研究分析提炼5大类检测中水利工程涉及的24项检测项目584个检测指标。②划分不同层级用户的协同操作模式。检测信息化平台开发需要解决监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平台是行政主管部门、检测单位(工地试验室)、委托单位共用的协同操作平台,各层级单位和部门对工程质量检测的职责几乎完全不同。不同层级用户在平台中监管处理的事项均有差别,系统划分了各层级单位和部门的具体处理事项,形成协同操作模式。③跨平台数据接入与采集的方法。检测信息化平台开发需要解决现场检测数据如何实时上传的问题。平台涉及多种类型、多种数据接口、多种通讯方式的检测设备。这些设备在检测试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检测数据,有些是实时数据,有些需要附带地理位置信息,有些是工地现场的数据。通过开发跨平台数据接入与采集方法,确定传输的通讯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确保海量数据上报的安全性和通畅性,解决了平台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④建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多维度、多埋点的标准网格化数据。通过网格化检测数据定义,将检测数据单元格细化到每一个可自定义的节点。以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多维度、多埋点的统计和智能分析为数据基础。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预判,给监管者提供决策参考。

2.创新点全省检测机构通过本平台进行在线受理、检测过程管理、检测结果计算、出具检测报告的工作流程。检测范围涵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质要求参数指标以及常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参数。检测业务委托方可在平台上查询检测信息、管理检测结果。通过检测过程取样唯一性识别标识防伪,进行检测试样溯源性全过程管理;通过改造后的设备自动采集检测数据,直接上传平台,自动出具成果报告;。具体创新点如下:①实现了基于Web的水利工程检测数据集中管理检测业务处理模式。②实现了多层级、多角色、多类型终端协同操作的模式。③实现了利用“物联网+”模式对检测原始数据的采集,实现了多种设备类型、多种数据接口、多种通讯方式的统一接入。④建立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网格化数据单元,并形成标准化的格式记录单和检测报告。⑤建立了水利工程质量多维度、多埋点的智能分析模式。

四、实践效果

1.检测业务处理和流转效率提高基于Web的检测业务工作平台实现了检测业务的受理、检测、出具报告等全过程线上管理。检测业务程序性的处理和流程由过去的5~10天缩短到现在的3~5天,极大地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同时,为了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开发了专属APP,移植了Web端的全部功能。

胎心监测范文4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对象和方法

1993年以来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全部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男53例,女25例,年龄61.7±12.3岁,高血压病史2~7年。除外陈旧性心肌硬死、心绞痛、充血性心衰、肾功能不全以及水电解质紊乱。排除心电图有束支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者。

监测方法:监测前3天,停服任何可改变血压及心电图的药物。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进行同步检测,动态心电图系统为DMI公司8300三导全息动态心电图系统,导联选用CM1、CM3及CM5。时间划分:将一昼夜分为6个时段:即上午(6~10时)、中午(10~14时)、下午(14~18时)、晚上(18~22时)、深夜(22~2时)、凌晨(2~6时)。监测指标为6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平均心率、ST段压低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缺血性ST 段标准:以J点为准,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持续60秒以上者为1次缺血事件,以打印结果为准,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氏法分级。

统计分析:统计资料表达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例数/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并对室性心律失常及ST 段压低时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结 果

。血压的高低与ST段压低及心律失常的发生高度相关,血压高时缺血时间增加,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增加。本组资料中,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的有20例(25.6%)。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2例(92.2%),其中Lown氏Ⅲ及以上17例(21.8%),绝大部分出现在血压峰值时。缺血性ST段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压的波动都呈同一昼夜规律:即清晨到上午最为严重(6~10时),深夜最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血压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缺血时间与血压的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0.76(P

讨 论

本组结果说明,血压升高是引起心律失常及ST 段压低的重要因素。①血压升高引起左室壁张力及左室舒张末压力增加,使心肌应激性增高,从而发生异位搏动;②压力负荷过重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③高血压引起相对性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④高血压患者的室性早搏多呈左心室型(占全部室早33%),也说明高血压先引起左室功能改变,然后导致心律失常。

研究中发现,血压的升高、心律失常的发生、ST段压低的出现都表现为同一昼夜规律,即以上午6~10时发生率最高。。早晨时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分泌增加,血小板聚集增高,纤维蛋白原分解活动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及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均增高,导致心脏的氧耗增加,冠脉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同样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1]。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较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建议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以便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猝死的预防、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改善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降压药时应尽可能使24小时血压均得以控制,防止早晨血压过分升高,而夜间血压过低。高血压治疗还应同时防止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针对急性心脏事件的药物,应在起床之前使用。

参考文献

胎心监测范文5

[关键词]翻胎;刻花胎;修补胎;标准;胎面;花纹

中图分类号:TQ3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19-01

1 引言

根据质检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的翻新轮胎合格率较低,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2 翻新胎存在的问题

翻胎抽检不合格概况是:广东 2008 年三季度对一批厂家突击抽检,翻新汽车轮胎产品合格率只有 25%。剔除标签方面不合格的产品后,翻新汽车轮胎质量合格率也只有 50%。

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是耐久性能的试验不合格(翻胎新国标耐久性能检测完全按照新胎要求)。还没有提到抽检强度性能试验、高速性能试验和外缘尺寸这类试验内容的信息。

(1)标签不合格

一是标识混乱虚标乱标,有些标识的层级在轮胎标准上根本就不存在。随意提高层级,违反了标准规定翻新后轮胎层级可按原定层级,或者只能降低而不得提高的规定,否则会造成气压、负荷和层级与标准规定不相匹配,危害到翻新轮胎的使用和保养的安全。二是标识不完整,标准气压和相应负荷两个只标出其中的一个。

翻新轮胎标识全部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磨耗标志;轮胎规格;商标厂名;翻新标志;负 荷 指 数、 层 级、 最 大 负 荷 能 力、 速 度 符 号、充气压力;翻新次数、翻新批号或胎号;出厂检验印记。

应进行耐久性试验的抽检,速度符号愈高试验条件愈苛刻。轻型载重汽车翻新轮胎(不论斜交胎或子午胎,轮辋直径 16″ 。

(2)耐久性试验不合格

耐久性试验或高速性能试验以后的翻胎不应出现胎体任何部位脱层,帘布层裂缝、剥离、断裂,胎面崩花、接头裂开、胎表龟裂、衬垫翘边等缺陷。根据国家检测中心一份宣传材料称:斜交翻胎耐久性试验不合格常见的质量问题多为:鼓包、花纹沟底部开裂。钢丝子午翻胎耐久性试验不合格常见的质量问题多为:轮胎胎面脱落、带束层断裂、轮胎爆破(基本都是预硫化胎面翻新胎)。载重钢丝胎有内胎的原胎体速度大多为 K 级(110 km/h),无内胎的为 M 级(130 km/h)。从检验结果来看,耐久性试验按 M 级检验通过率低,无内胎 M 级若轮胎翻新后定级在 L 级(120 km/h)或者 K 级(110k m / h )较为妥当。载重汽车斜交胎原胎体速度等级多为 G 级(90 km/h)。新标准耐久性试验条件确定的依据就是翻新轮胎上重新核定的轮胎负荷指数、层级及速度级别符号,没有重新核定的按照原胎体上标志数值与符号为依据来确定。

3 整改措施

3.1 标签不合格产品的整改措施

磨耗标志:传统法翻新轮胎胎面花纹 “ 磨耗极限标志 ”,要在胎面圆周至少四等分附近花纹沟,胎冠内模模口至胎肩角 1/2 处的花纹条刻一道方沟,使花纹沟内形成栏坎。载重胎(轮辋直径 20″ 及以上)深度刻 2 mm,轻型载重胎(轮辋直径 16″ 1.6 mm。如果是纵向花纹,在接近胎冠模口至胎肩角 1/2处花纹条一边刻方沟,如果正好有拱形筋挡道,可在其边沿刻上台阶表示。

翻胎标识除出厂检验标志印章可用银粉漆外,其它标志采取模刻、铁字凹显的印记或硫化粘附塑膜标志来表示。

3.2 外观质量不合格整改措施

外观质量的问题,翻胎新国标《载重汽车翻新轮胎》GB7037―2007 完全按照新胎《轮胎外观质量》HG/T2177 执行,增加了对胎体的胎侧、胎圈、胎里的检查(实际上也是轮胎翻新前胎体检查的项目),对翻新轮胎要求不仅为翻新的胎面胎冠部分,也扩大到原胎胎体整个的外观质量。

从新旧标准对照情况看,对模型法载重汽车翻胎来说,胎冠模口胶边厚度要求减小,原标准斜交胎4mm,子午胎3mm,现为斜交胎2.5mm,子午胎2.0mm。模缝错位要求也变小,原标准斜交胎3mm,子午胎3mm,现为斜交胎2.0mm,子午胎1.0mm。部分企业的老模具和操作方法存在着问题,模型法翻胎硫化启模原采取撬模口方法要改为钩胎圈方法,避免模口形成圆角使流失的胶边基座厚度超标。模缝错位问题要调整上下模阻正定位插梢。新标准外观质量多项要求也有所提高。

3.3 耐久性试验不合格整改措施

(1)斜交翻胎耐久性试验不合格常见的质量问题多为:鼓包、花纹沟底部开裂。

1)鼓包整改措施是:首先进厂检验、中程检验和出厂检验要严格把关,不让胎体脱空或胎肩脱空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流入社会。传统法内模胎面弧高不能太平,弧选胎配模的胎模差额控制也应得当,大家知道:“胎面平弧(弧高小)较耐磨,胎面圆弧(弧高大)少肩空”。

胎面过于平弧的预硫化翻新胎,会缩短其使用寿命,轮胎行驶过程中容易使部分尼龙胎体出现肩空鼓包或者肩下开裂,也容易使部分钢丝胎体带束层边缘产生脱空或发生爆破。事实证明翻胎胎面圆弧半径小于某一数值时翻胎容易通过耐久性试验,胎面圆弧半径大于某一数值时大多数翻胎容易出现肩空鼓包或者肩下开裂。原则要求预硫化翻胎成品的胎面圆弧半径:斜交胎小胎至大胎在270~330mm区间,子午胎小胎至大胎在340~400mm区间。因此,锉磨时原胎纵向花纹要磨到挨肩的花纹沟基部胶,原胎横向花纹要磨到接近于纵向花纹挨肩的花纹沟位置的横向花纹基部胶,要使贴上预硫化胎面后的胎肩高度不超过原有新胎的胎肩高度,对于原胎冠已磨损去缓冲层的,应适当多磨去一些挨近肩部花纹沟下基部胶,要以最大的限度来弥补原胎体胎面的弧高不足。

。花纹沟底也不得露出锉磨印迹。这就要根据花纹深度保障一定的胎面胶厚度,还有胎坯配模直径差额不宜过大,避免胎冠过量伸长使胶料向两肩流动,造成胎冠花纹沟底露锉磨印。花纹沟底露锉磨印也是外观质量所不允许的。另外内模花纹设计也很重要,如花纹沟壁倾斜度,胎面花纹沟壁斜度大不仅有利自洁性不夹石,也不易出现花纹沟基部开裂。还有花纹沟底半径也很重要,花纹沟底反弧半径大,沟底应力不集中,过渡性较好,也不易出现花纹沟基部开裂。

(2)钢丝子午翻胎耐久性试验不合格常见的质量问题多为轮胎胎面脱落、带束层断裂、轮胎爆破(基本都是预硫化胎面翻新胎)。预硫化钢丝子午翻胎胎面脱落的整改措施是:主要是胶水干燥时间太短,表面虽不粘手,实际锉磨齿槽沟内胶水中汽油未彻底挥发,硫化加热后会在齿槽沟内形成大片微小的气泡,出厂检验难以发现。由于降低了胎面与胎体粘合强度,使用中容易脱胶。因此,1:8胶水干燥时间:夏季不少于4h,冬季不少于8h,其它季节不少于6h,以保障汽油彻底挥发;也不多于24h,以免表面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氧化层而失粘。

胎心监测范文6

方法 总结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监测2800例患者的资料,筛查并分析窦性停搏患者年龄、停搏时长、发病时间、病因的分布。 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共检出窦性停搏患者168例,检出率为6.0%;窦性停搏时长<3 s 38例占1.4%,年龄25~31岁,其中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无明显病因37例;≥3.1 s 130例,其中昼夜均出现窦性停搏的有96例,仅于夜间出现的29例,仅于白天出现的5例,130例患者均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同时伴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疾病。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窦性停搏的意义在于可推断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证据,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窦性停博;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21-03 中图分类号:R 540.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13

动态心电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问世以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记录、存储、回放分析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临床应用大大拓宽。与常规心电图(仅能记录数秒钟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持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捕捉发作性心电异常的机会大大增加,对短暂及发作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成为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笔者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受检患者280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用MIC-12H型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监测的患者2800例,男1600例,女1200例,年龄25~93岁,平均年龄(58±2)岁作为研究对象,记录168例窦性停搏患者的年龄,停搏时长,发病时间,病因情况。

2.监测仪器 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IC-12H型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

3.监测方法 采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按标准连接方式背戴记录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并将记录数据输入电脑,北京世纪今科软件进行分析动态心电图,存储图像资料然后综合分析。

4.诊断标准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因窦房结自身或其他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心电图示在一段较平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不见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而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公倍数关系;在长P-P间期后可以出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如窦性停搏时间过长,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自主性心律[1]。

结 果

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800例患者中,共检出168例窦性停搏,检出率为6.0%,38例窦性停搏时长<3 s,占总检患者的1.4%,年龄25~31岁,发生于凌晨2~4时之间,其中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无明显病因37例,24例平日爱好体育运动;130例窦性停搏时长≥3.1 s,占总检患者的4.6%,年龄43~91岁,96例昼夜均出现窦性停搏,29例仅于夜间出现,5例仅于白天出现,均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或同时伴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疾患(如呼吸道疾病、肿瘤等)。

讨 论

1.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比较,常规心电图常采用记录时长为60秒之内,而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获得10万次左右的心动周期,所获得心电图信息几乎为常规心电图的2000~6000倍,能全面地反映病人一天完整生物周期内的心电变化。因此,临床上动态心电图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不足,具有无创、动态、长时间连续记录、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发现短暂及间歇发作性的心律失常,有利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2]。还能使患者停搏时间、活动、症状三者相对应[3]。

2.窦性停搏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充分运用动态心电图更易发现窦性停搏。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脏性猝死的早期诊断及预警起到积极作用[4]。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窦性停搏具有短暂发作、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的特点,其隐蔽性容易造成漏诊,给及时诊断带来较大困难。窦性停搏也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头晕、短暂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发作[1]。

3.病因、诊疗及相关因素分析。本研究资料显示窦性停搏时长<3 s的38例,其中1例为呼吸暂停综合征,37例无明显病因且年龄较轻,其发生于夜间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无明显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5];时长≥3.1 s的130例,均有器质性心脏病,治疗可根据其病因、临床症状轻重、其他因素(如年龄、适应证)等,适当选择对症、对因、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治疗方案。本研究认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评估某种心律失常与多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同时也可以监测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可能危及生命的窦性停搏,对易引起猝死的恶性心律失常的检出尤为有意义[6],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疾病的发生与可能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的病因推断,对了解某一时段内心电学异常的发作情况、时间和规律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7],对提高诊疗及患者生命的质量意义重大。动态心电图监测应引起临床医生,尤其是心血管专科以外的其他专科医生高度重视,对于年龄大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建议将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常规检查,以减少临床漏诊及意外猝死的发生。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具有无创、动态、持续监测的特点,可对窦性停搏发生年龄、停搏时长、时间分布,以及与患者活动、症状、病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也可监测评估疾病的发生与可能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与参考,有利于预防窦性停搏可能引发的心脑血管意外,对监测短暂及间歇发作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 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0-424.

[2]高玮玮.动态心电图对于晕厥原因待查者的应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0,19(5):332.

[3]吴志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12-113.

[4]衣 风,于 冰.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与诊断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60-61.

[5]陈 新.临床心律失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1.

[6]高怀信.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z1):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